《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有趣的地方在于:即便是过去、已经发生过的既定事实,比如说童年时代发生的某件很可怕的事情、像鬼一样缠绕着自己,我们同样可以对它施加影响,从而对当下的自己造成“改变”,甚至这种改变可能是改头换面的,这都很正常。
有人可能会把“改变”想的很困难,但如果了解“改变”的原理之后,想要发生“改变”其实很简单。
就拿我用手机写作改变为用电脑写作这件事举例。
我之所以会发生这个改变,最直接的原因是我前天对住宿做了一次“让我腰酸背痛”的大清洁——改善周围环境尤其是居住环境是让一个人发生“改变”的最简单、最有效、最便捷的方法之一,人是对环境非常敏感的动物,在不同的环境里会表现出不同的性格,在家里会有家里的性格、在学校会有学生的性格、在单位会有职工的性格、在网上会有游客的性格,而且每一个都是自己的本性。
心理变态的根本原因是所处环境和自己所转化的性格发生了冲突导致的,轻微的变态通常会以另类的、艺术的、富有激情的方式展现出来,会表现得跟周围环境格格不入,严重的变态则通常会收敛起来,伴随着冲突不断加深,在某些时候以常人难以理解、隐晦的方式爆发。
改善环境的过程是缓解内心冲突过程,缓解内心的变态,与此同时,随着环境的改善性格也会发生轻微的“改变”,总体来讲这种“改变”会朝着普适意义上的好的方向发展,这个过程是自然而然的、润物无声的。
在这个示例和解读中,不难知道“改变”的第一个规律,是通过对环境施加改变从而对人性施加影响,比如说一个大学生在宿舍里自学不进去,那么改善宿舍的环境或者脱离宿舍去到另一个环境里面,就能自学得进去了——譬如我喜欢在乘坐地铁公交、早餐中餐的门店里面看实体类的、需要学习的书籍,这些环境固然吵闹,但偏偏在这样的环境里我的学习效率是最高的,但换做躺在床上我就完全没有看书的心情,反而是看色情片会很起劲。
但再深挖下去,改善环境为什么会对人性施加影响带来改变?
这就是“改变”的第二个规律:联系带来“改变”。
人类依托联系存活于社会,亲缘联系是最深的,其次是同处于一个环境中的人事物。哪怕是在独居的环境里,我们也是和周围的事物,以及通过手机、电脑、书籍等媒介和别人产生联系。
所有的联系存在相互吸引或排斥,都会对命运施加影响,从而对人性带去影响——性格改变命运是一个在我看来完全错误的理念,因为性格是因为命运发生了变化从而发生“改变”,也就是命运塑造性格。
我有什么样的性格是由我的命运决定的,而要改变我的性格,需要动摇我的命运,而想要动摇我的命运,就需要联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