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告诉巫,赤方氏今年真的大丰收了,这一株稻谷上,有一千三百粒谷!我们以前的时候,一株谷上面能出二三百已是天幸!”
这几乎翻了五倍多!
而芦槁也拿着一株谷穗,让?芦氏的战士带回造里之野,因为?芦氏是渔猎为主,耕作为辅助,不过老巫师表示过,如果再过些年,说不定要放弃渔猎改为耕作,主要是看造里之野的水脉流向问题。
而如今,跟着赤方氏走,即使转渔猎为耕作,也不会出现在刚刚改变的时候,陷入经验不足而颗粒无收,亦或是吃不饱饭,导致族人怨声载道的情况了。
总之一句话,坚定路线,跟着赤方走,有粮食,有丰收。
“赤方划分亩地,亩产三石有余,良地乃五石之上,年之岁收......几无可计矣!”
三山四野的战士们,在拿着这些简牍送回去的时候,心情是十分复杂的。
历朝历代的亩与石是不同的,最著名的,唐之一石相当于汉之三石,战国初年一石半的粟,折合后世是九斗。秦国在郑国渠边上的土地中,一亩地可收粮食一钟,而一钟是六石四斗,折合后世亩产三石八斗四升,这也是为什么说郑国渠,都江堰,肥巴蜀之地,铸天府之国的原因了。
赤方氏因为靠近大泽,阏之泽的水并不像是洞庭湖一样深邃与浩瀚,是喜静不喜动的大泽,而今年修筑水渠的速度并不快,并没有郑国渠,都江堰这种大工程。
但是该有的一些基础水利设施,像是水车这种,已经修筑完成,早早加入到灌溉行列,虽然原始且不耐用,但不必担心,因为赤方氏现在有了一位中原来的高级木工师。
最大的工程,也就是大羿参与修筑的拦泽土坝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