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7章 番外(1)区区秀才值几许 (1 / 10)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清朝时期一个秀才的社会地位究竟多高,这未来的出路又有几条?

        正所谓‘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想要让自己的家族从此能高人一等,养出一个能在科场得名的读书人是不二之选。

        现在问题来了,假定在清朝一个薄有家资的家族准备在自家后人当中培养一个能拿得出手的读书人,这个家族需要准备多大的前期投入?

        此外,当后人成功取得相应功名后,这人的出息究竟如何?家族的投入到期能不能预期回本呢?

        想回答以上问题,首先介绍一下清朝的科举体制,能在科举这条路上爬得越高,这将来的出息越大,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在清代,一个读书人如想走通科举之路,必须得经过以下几步。

        第一步,入私塾请先生授课开蒙。

        此时,这位未来的准读书人要先学一些例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笠翁对韵》等识字类课程,并在先生手把手得指点下临帖习字。

        这一阶段差不多相当于今天的学前班教育,而上面那些书就是清朝版‘看图写话’。

        过去学童一般在六到十岁间入蒙,年龄要是再大,先生就不收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