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350 赫鲁晓夫(1) (2 / 3)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斯特罗卡奇应该是向赫鲁晓夫提了什么建议,但后者并没有接受,而是继续大声说道:“我为什么不能表达个人的意见?难道布尔什维克党的党章里,有不允许政治局委员在私底下发牢骚的规定吗?还是说我现在已经没有开口说话的权力了?!”

        “我为什么要担心我的话被别人传到莫斯科去,难道我说的不是事实吗?”赫鲁晓夫似乎越说越来气,因此,越说声音越大,“安德烈耶夫同志就是不了解乌克兰的情况,这里不是莫斯科,也不是乌拉尔,在这里,尤其是已经到了六月份,对于那些未能赶上农时的地方来说,补种春小麦已经不合时宜了,即便是种上了,最终的收获恐怕还没有播下去的种子多,难道不是这样吗?”

        说到这儿,他转过身,一边看着身后的诸多乌克兰地方官员,一边问道:“过去这么多天,我们走遍了整个东乌克兰,还有大半个西乌克兰,前后走访了上百户农民,难道他们的经验,还比不上那些科学院的所谓农业专家吗?”

        看到赫鲁晓夫的视线似乎不经意的从自己身上扫过去,维克托摸了摸鼻子,重新低下头,避开了对方的目光。

        是的,在今天这些人里面,就只有他和萨福诺夫、戈里亚科夫三个人是外人,不属于乌克兰的地方干部。

        “还有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我怀疑他在计委工作的经验,远没有马克西姆?扎哈罗维奇的经验丰富,”赫鲁晓夫似乎没打算控制自己的情绪,他又将炮口瞄准了刚刚就任国家计委主席不久的沃兹涅先斯基,“看看他给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任务,全年要求上缴的粮食总量是多少?3亿普特,而按照计委那些人的说法,之所以定这么多,是因为乌克兰在战争爆发之前上缴的粮食总量就已经是5亿普特了。所以,这已经是在照顾我们了。”

        维克托在下面听着,他知道赫鲁晓夫在抱怨的是什么。

        之前他对安德烈耶夫的抱怨,主要集中在目前的一个争论上。这个争论说起来有些滑稽,但却直接关系到了乌克兰的农业大局问题。由于西乌克兰地区才刚刚解放不久,显然已经注定是错过了春耕了,那里的全部希望,也就是下半年的那一份收成了。

        如此一来,就有了一个下半年种什么的问题了,而莫斯科那边,也就是农业人民委员会下发的指导性意见,是要求西乌克兰地区补种冬小麦,这个指导性意见,是安德烈耶夫同志从几名农业专家那里询问来的。

        而现实的情况是,西乌克兰的农民从来就没有种过冬小麦,他们也不接受这份所谓的“指导性意见”。

        要知道,在战争爆发之前,联盟才刚刚从波兰手里将西乌克兰地区夺回来,随后不久,随着战争的爆发,这片土地又落到了德国人的手里,因此,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们,对于联盟并没有多少归属感,他们本来就是不怎么听话的。

        这一次,莫斯科下达行政命令,要求在西乌克兰地区推广冬小麦的种植,直接遭到了西乌克兰农民的抵触,相关的推广工作根本没办法进行。

        在过去几天里,赫鲁晓夫带着人走访了西乌克兰的很多地方,因此对西乌克兰农民的想法是有足够了解的,他刚才说的有些话其实也没错,农民种了一辈子的地了,他们难道不知道自己应该种什么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