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350 赫鲁晓夫(1) (3 / 3)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至于说对沃兹涅先斯基的抱怨,则来自于计委所下达的本年度乌克兰粮食上缴指标,这个指标是由沃兹涅先斯基制定发布的,而按照这个指标来搞的话,今年的秋收之后,乌克兰应该上缴粮食3亿普特,也就是相当于540万吨。

        计委之所以将粮食征购的指标定这么高,当然是经过周密计算的,不可能像赫鲁晓夫所说的,就是简单的考察了一下战前的标准,稍作加减,就定了这么个数字。

        但实话实说,考虑到乌克兰目前的现实,这个标准定的确实是有些高了。

        乌克兰现在的现实是什么?刚刚经历了一场残酷的战争,东乌克兰由于德军的焦土政策,几乎被烧的什么都不剩了,而西乌克兰则刚刚解放,已经错过了一季的收成。

        当然,除了这些不利因素之外,还有一点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人口的缺失。在目前的乌克兰,劳动力的短缺问题非常严重,身体健全的成年男性劳动力,几乎是看不到的,真正从事农业劳动的,全都是女人、孩子和老人,以及一些残疾人。

        天知道计委在制订粮食征收政策的时候,有没有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

        好吧,赫鲁晓夫的这些抱怨其实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为他根本改变不了什么,或许唯一的作用,就是能够在下属的面前给自己赢得一些加分了。

        不过,在过去的几天时间里,尽管维克托被赫鲁晓夫带着四处乱跑,而真正属于他的那部任务却一点都没做,可在内心深处,他对赫鲁晓夫的印象还是有一些改观的,至少从这几天的情况看,此人也是个真正愿意埋下头去做事的人。

        前世的时候,总听人说苏联的官僚主义盛行,但就眼下的现实来看,至少在如今的岁月里,官僚主义这种东西,还没有成为这个国家的主流现象。

        作为乌克兰加盟共和国的第一书记,赫鲁晓夫什么都关心,他关心着顿涅茨煤矿的复工问题,也关心着第聂伯彼得洛夫斯克铁矿的修复问题,同时,还在关心着敖德萨的船厂和基辅的小麦田。

        在维克托所生活的那个年代里,真能做到他这样的人,还真是不多了。0divdiv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吧文学;http://m.dxsz8.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